市政府与佳大签订全方位合作协议

来源:佳木斯日报 作者: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合作共享机制,实现市校全方位合作。4月24日下午,市政府与佳木斯大学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市委书记王爱文、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孙登林出席签约仪式。

  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宽海与佳木斯大学校长邱洪斌在仪式上签约。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孙希平出席签约仪式。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佳木斯大学人才及科研资源优势,为佳木斯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持,本着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共建共赢的原则,我市与大学经过协商,达成共识,签订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市校将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市政府依托大学建立农机装备制造、金属耐磨材料、生物制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由大学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实现经济与技术、企业与大学的深度融合。依托大学,市校共建佳木斯市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和相关产业的云平台,实现大学科技资源与佳木斯市企业的无缝对接。探索建立三方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农机装备制造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为做大做强佳木斯农机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成立由大学政策研究、经济、法律和社会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库,为市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在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方面,市校将共建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大学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科技园,并负责其运行和管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市政府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市校共同推进佳木斯中俄科技合作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促进中俄合作。鼓励支持大学科研人员与企业组成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利用市公共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实训提供场地。大学利用科技资源优势,面向全市开放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市校还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合作共享机制。大学定期梳理、发布具备转化条件的技术和成果,与企业开展对接,促进大学科技成果在佳木斯市转化落地。鼓励支持大学科研人员及大学生发展创造,鼓励大学师生带项目创办,帮助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获得“天使基金”等创业资金支持。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对地方经济有拉动作用的项目,市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建立大学与佳木斯职业教育学院合作办学机制,发挥重点学科引领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加快培养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大学定期组织专家下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利用大学师资为佳木斯市工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等培训,共同打造龙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商贸物流及对俄合作基地。同时,成立市校合作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多层面信息交流机制,围绕市校在技术创新、体制建设、政策支持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开展合作与交流。

编辑:曲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