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佳木斯日报 作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成为社会问题。眼下,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到养老院的方式养老。但是虽然在养老院里吃喝有人管,看病却仍令人头痛:看病要排队、住院病房爆满无床位等……在今年8月24日,我市正式推出了“医养结合联合体”的养老形式。这让所有在民政部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们,不仅在生活上得到照顾,在健康上也获得了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定期有专业医务人员到养老机构为老人义诊,使老年人既方便又花费少量的钱就能治病,这项惠民政策受到老人及家属的赞誉。这项政策一经推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三方协作”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的全面推开,深受百姓欢迎。
一个电话医生上门
11月27日,记者来到我市宏伟特护托老所。在这家托老所门前高高悬挂着一个大牌子“医养结合联合体”。据托老所工作人员曹才介绍,托老所已经成立多年,是经我市民政部门审批经营的养老机构,托老所里住满了老人。
今年8月末,市民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等人员经过考察,成立宏伟特护托老所与前进区永安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中心医院三方协作医养结合服务的新模式,列入我市“医养结合联合体”。从托老所挂牌的那一天起,托老所工作人员及老人们都对这项惠民工程持怀疑的态度。一个星期后,托老所里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感冒了,曹才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永安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了电话。中心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四名医务人员来到托老所,还带来了血压计等诊疗设备。经过医生检查,给老人对症下药。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医务人员每天都到托老所为老人测体温、复查,直到老人康复。据了解,市中心医院、永安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与宏伟特护托老所对接的医疗单位,每星期都有医务人员到托老所为这里的老人进行简单的体检。
医养结合全面推开
从8月24日开始,我市“医养结合”养老形式在市卫生计生、民政部门共同努力下,在我市及所属县区实行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对接,并出台《佳木斯市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我市医养服务面向全市百余家民政部门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全市涉及的1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家乡镇卫生院与130家养老机构开展签约服务,实现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都享有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据了解,“医养结合联合体”签约后,我市养老机构形成了“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三方协作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以此确保我市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能够充分享受到基本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等全方位、高质量、低消费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医养结合联合体是我市整合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将养老医疗服务有机结合,为全市老年人搭建方便快捷,普惠实用的新型养老平台,提高老年人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所有实现“医养结合联合体”的养老机构,都必须悬挂“医养结合联合体”标识,实施签约服务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全科团队人员向养老机构公布联系方式、服务时间及服务内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级以上医院选派由医生、护理和康复技术人员组成的医疗服务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进行巡诊医疗服务,建立康复病床、双向转移、急诊急救等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完善可持续支持养老机构医疗服务长效机制。
据统计,截止10月底,已有130家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联合体,实际入住老人4381人,对3668名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达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