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北网 作者:
东北网1月20日讯(王立峰 记者 王明菲)16日,同江市召开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部署2016年任务。会议提出今后五年,要把“五大理念”作为推动同江市发展的基本遵循,坚持创新发展,建设活力同江;坚持协调发展,建设和谐同江;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同江;坚持开放发展,建设外向同江;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同江,全力开创同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同江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会场。孙涛摄
2016年,同江市将抢抓一系列政策机遇,主动融入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和“龙江丝路带”建设,大力实施“产业立市、工业强市、外贸兴市”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同江经济社会发展新水平。
坚持“四业”并举,凝心聚力打造主导产业。以“产业立市”为目标,培育口岸外经贸主导产业,增强农业、工业和旅游服务业支撑能力。
全力培育口岸外经贸主导产业。全力做好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协调俄方尽快开工,确保大桥建设顺利推进。新建东港口岸商贸中心,完成东港货检查验通道及附属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配套服务功能;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做好“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这篇大文章,重点抓好木材、矿石、塑料等进口加工,扩大机电、建材、轻工和农产品等出口加工,走过境增值之路,培育具有同江特色的进出口加工业体系;大力吸引有实力的外经贸企业到同江发展,扩大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增加地产品出口份额;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实现口岸通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启动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谋划推进同江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推动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向优质高效作物上调、向绿色食品上调、向市场需求上调”的结构调整方向,提升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水平,逐步推进高端绿色食品种植加工,叫响寒地黑土有机生态的绿色食品品牌。加快对俄果蔬出口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对俄外向型农业。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稳产。培育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引进和对接粮食精深加工、饲料加工、畜牧养殖等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全力构建进出口加工工业体系。着重发展进出口来料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适时启动桥头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木材加工园区功能;重点推动嘉润对俄进出口产品包装、新晨对俄专用车组装、鑫祥木材加工、丰林达塑料等企业发展,推动北大荒集团20万吨水稻深加工、丰顺玉米深加工、金醛糠醛等项目形成全产业链组团发展;落实国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立电子商务、科技型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全力扶持民众创新创业。
全力加快旅游服务业发展步伐。依托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百年口岸等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把同江打造成休闲度假旅游节点城市。完成三江口、街津口景区升级改造续建工程,重点推进自驾游营地项目建设,启动海关历史文化广场二期工程,完成三大景区4A级创建工作。深入挖掘赫哲文化内涵,加快赫哲文化保护中心和别亚湾水街建设,积极申创国家级赫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叫响“赫哲故里”、“同三起点”、“口岸名城”和“丝路东极”等特色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发展电子商务、养老、健身等新兴服务产业,增强吃、住、行、游、购、娱联动发展能力。
坚持项目支撑,驰而不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一、狠抓招商引资。抢抓大桥建设机遇,把握招商引资的最佳时期,充分依托同江口岸、生态、民族等优势,认真研究国省政策和市场导向,深入推进一批进出口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优势项目。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准备之冬”工作,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式,汇聚招商合力,迅速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
二、狠抓项目建设。增强时间观念和工期意识,抢前抓早做准备,全力以赴抢进度。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提速增效,实现签约项目保落地、落地项目保开工、开工项目保投产、投产项目保达效、达效项目保税收。进一步优化项目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三、狠抓环境优化。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落实落靠“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简化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办理,消除“中梗阻”,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便利条件。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坚决以硬手段优化软环境。
坚持民生为本,倾心倾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要建档立卡,完善措施,落实责任,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摘掉“贫困县”帽子;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要做好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市。加大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城乡可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文明创建,持续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为目标,注重创建过程和群众参与,提高市民素质,形成点上抓起、线上辐射、面上拓展的文明城市创建大格局,全力建设文明城市;大力发展教育体育、卫生计生、文化民族等公共事业,改进城市管理,强化社会治理,提升文明程度,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城市软实力。
同时,持续深化党的建设。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党性锻炼强健筋骨,用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叫响“同三起点,丝路东极”城市名片,着力营造奋发进取的创业氛围;要以更高的标准选拔干部,以创新的举措激励干部,以更严的办法考核干部,以更优的环境集聚人才,着力锤炼忠诚履责的干部队伍;要落实党建责任,强化基层党建,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建设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要筑牢思想防线,强化正风肃纪,保持高压态势,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要俯身一线抓落实,提高效率抓落实,勇于担当抓落实,强化奖惩抓落实,齐心协力抓落实,着力夯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领导和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