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北网 作者:
东北网3月31日讯(关键 丛兴云 记者 王明菲)做为全国调整水稻种植面积第一县、全省玉米种植最大县的富锦,因为有了象屿,农民种地,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多了抓手,多了保证。

去年年底收粮旺季,记者曾经首次走进了位于富锦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东北部富锦象屿金谷农产有限公司,便有了这种印象。公司外,由一辆辆载粮大货车组成的卖粮“车龙”(高达1500辆),绵延数公里,一眼搭不到边;一辆辆维序忙碌的警车,一个个身穿标志服跑来忙去的数不清的保安;还有不时驶进来的见缝插针,但不能久留,必须守规守矩的小商小贩。占地318公顷的公司院内,犹如一个飞机场般宽敞平坦硕大。由12栋巨型烘干塔,50余栋仓容3.3万吨砖混平房仓,40余栋钢结构库,900余个简易露天钢结构囤,组合成的345万吨巨大仓储实力网,由公司总经理和工作人员包括38个卸粮队等共达数千公司员工组成的服务网,“网网”捕获了卖粮农的心……
今年3月18日,富锦市砚山镇福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全国最美女村官”姜驰,一脸阳光。由她担任“社长”的合作社,顺利通过富锦象屿的“种植诚信度”等多项基础条件的考评,正式签订了近2万亩水稻产销合作协议,这其中既有本村流转的8000亩水田,还有从外村流转过来的由合作社投入几百万元新旱改水的1万多亩地,由3864亩缩减至今年准备种植1200亩的新品种玉米种植,秋后也将销售给富锦象屿。每市斤加价1分钱以上,象屿仍象去年那样,帮助合作户解决所需资金、化肥、种子,给予签订合同户发放一张便农一卡通。“有了这些证卡(包括种粮大户会员证),到象屿卖粮就等于有了一张特别通行证,一路开绿灯,一切交易信息,包括卖多少粮,什么等级和价格,应该得多少钱,一个‘确认’,一‘核实’,就完活。不一会儿,手机上的信息就来了,‘钱进来了’。没有了‘猫腻’,没有了‘白条子’,我们农民都管象屿金谷发的卡叫‘明白卡’、‘放心卡’”。
“农民种地打粮,不能总是跟着感觉走,一定要围着市场转,跟象屿这样的好企业合作,就等于跟上了市场,人家身高马大,耳聪目明,和市场最近。不是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吗。”
姜书记的这套“调整的嗑儿”,早已融入了去年入秋合作社就开始旱改水,大小机械全上,青壮劳力全出,翻地,修筑池埂,完善灌水排水基础设施,一下子就新增水田面积近一倍,新投入资金已达200多万元的“大动作”,还有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的“捷足先登”。“我曾见到过象屿的一位老总,她提示我,‘大姐,明年多种些水稻吧。玉米受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已经退出了保护价,每垧地要比过去少收入3000多元。我信这位老总的话。我也算了一下对比账。种玉米,每垧地平均垧产9吨以上,其种地成本构成,包地5500元,种子2000元,药300元,收割费800元,加起来成本8600元,去了这些,每垧地纯收入在6400元。种水稻,可就有账算啦。一垧水稻,平均产量9吨,按照一吨3140元计算,就是28000多元钱毛收入,去了包地7000元,加上种子化肥农药,以及育苗插秧除草人工管理机械收割等形成的总计15000元成本支出,最终纯剩达到15000多元。如果卖到象屿每斤合作价还会多给2-3分钱,就更多了。”
今年,富锦象屿预计在以富锦轴心的三江东部经济区域内,直接签订合作协议的水稻玉米合作经营面积50万亩,其中富锦市3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