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佳木斯日报 作者:

李胜春在察看葡萄长势
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抓好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经营体系建设,用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业经营新主体贯穿于我市各地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过程,从“原子号”到“新字号”的探索未曾停止。一个个活跃在改革过程中的合作社不断释放“合”能量,让在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发展拳脚。
金秋九月,丰收的季节到处洋溢着圆满和甜蜜的气息。在东风区西太平村的太平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串串或紫或绿或黄的葡萄沉甸甸地挂满枝头,今年,合作社葡萄大丰收,农民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在合作社葡萄种植园区的大棚里,合作社理事长李胜春随手摘下一颗黄色的葡萄就放到了嘴里,他说:“这种葡萄叫‘金手指’,属于口感比较甜的品种,由于不好种植,再加上我们没有打药,产量不高,但是特别受市民的欢迎。”今年,合作社选择了寒香蜜、白鸡心、香悦共七八个葡萄品种进行种植。园区面积5万平方米,分布着48栋大棚,除少量种植蔬菜外,都种植了葡萄,预计今年葡萄总产量在4万公斤左右。
说话间,园区门口开来一辆车,又来了一批慕名前来采摘葡萄的市民,李胜春赶快上前接待,并为他们介绍园区葡萄的品种和分布。在一栋大棚里,一位采摘市民习惯性地将葡萄皮吐出,李胜春告诉他,这些葡萄完全不用吐皮,因为葡萄种植时并没有喷洒农药或者其他化学药剂,葡萄皮上的白霜是自然形成的,如果吐皮反倒是一种浪费。李胜春对记者说:“我们这个园区从8月18日开园采摘以来,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前来休闲游玩,特别是周六周天,大棚里都转不过身。”这个葡萄种植园每天的销售量都在1400斤以上,而且大部分都是市民自己过来亲自采摘。李胜春说:“我们合作社的葡萄采摘人员并不多,只有五六个人,这么多大棚的葡萄基本都是靠市民自己来采摘,而且我们的葡萄也不在市场出售,想买必须到园区来。”由于葡萄品种好,再加上精心种植,园区葡萄的价格在30—40元一公斤,比市面上的普通葡萄贵了4—5倍。由于不喷农药,整串葡萄的重量也比普通葡萄要轻,尽管如此还是特别受市民的欢迎。李胜春预计到国庆节后,园内葡萄将全部采摘销售完毕,合作社可获得利润120万元,入社的葡萄种植户的腰包将真正实现“丰收”。
在葡萄园区旁边,一个以农家乐为主的饭店今年刚开业,饭店里用的都是园区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李胜春说:“虽然我们葡萄园已经形成规模,但是不能单一发展,所以我们又开了这个饭店,是合作社与种植园区结合,开发休闲、体验、观光旅游综合产业链的一种尝试。通过一段时间运营,效果非常好,看来市民们在食品方面越来越注重健康、绿色、营养,这也是我们园区今后农业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
下午,李胜春又忙了起来,他邀请的一名国内知名的果蔬种植专家来到园区,这名专家是瓜类果蔬种植方面的权威,他在大庆指导种植的各种形态的哈密瓜长势很好。李胜春听说后千方百计邀请他到合作社来,请他帮忙考察一下园区的土地是否适合种植瓜类果蔬,如果适合,李胜春打算在园区开发瓜类种植。他说:“目前,合作社已经有了大樱桃种植项目,可在4—5月份进行采摘,葡萄采摘期是在8—10月份,6—8月份的采摘空档期打算用瓜类果蔬填补,这样,从4月份到10月末合作社都有可以采摘的果蔬,可以大大延长采摘期,源源不断地获得收益。”据了解,东风区政府也将这个种植园区作为一个重点对象,将加大扶持力度,园区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通过园区不断发展,李胜春和合作社已经解决了村里20多人的就业问题,采访结束时,一些妇女正在等待领取工资,这些工人的工资能够达到2400-3000元。李胜春说:“现在园区的葡萄丰收了,是最忙的时候,我始终都保证工人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希望在丰收的季节,让村民的钱包也跟着鼓起来,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一串串葡萄折射出农民丰收的希望,一阵阵笑声表达出喜悦的心情,在园区巨大的葡萄架下,在丰收的季节里,社员们憧憬着如葡萄一般越来越甜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