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种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来源:佳木斯日报 作者: 

  换届选举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搞好新一轮换届,对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推进开好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委书记是匡正换届风气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学习掌握各项换届纪律,正确认识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提出“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的纪律要求,高度重视维护换届纪律的严肃性,要压实落靠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换届工作亲自抓、带头抓、全程抓,把严肃换届纪律贯穿换届全过程,层层传导压力,有效杜绝换届中的各种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一是要深入学习,强化自我监督。如果没有对监督的深刻认识,就没有自觉接受监督的行为,则更谈不上维护换届工作的正常进行,作为党委书记首先要落实好换届工作中党委的主体责任,把换届风气的监督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牢抓实,并从自身抓起,严格落实党委书记在换届风气监督中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担当,落实好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党性修养,练好内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座谈讲座,以及近年来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有效形式,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强化换届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从个人源头上杜绝换届违纪情况的发生,以积极、清正的态度来开展换届工作。要从提高干部自我监督意识入手,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央、省市关于换届纪律的相关要求列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级党组织专题学习、区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提升纪律意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在强化党章党规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同时,要对《镜鉴》等警示教育片进行深入研究反思,加强对各类腐败案例的学习剖析,进一步强化规矩意识、廉政意识,同时为换届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要健全机制,强化制度监督。科学的制度是实现有效监督的根本,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不抓制度执行,制度就没有效果;不抓制度落实,就等于没有制度。在换届工作中,对于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尤为重要,是保证换届工作高效、规范推进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换届纪律的相关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区换届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实际、公平公正、科学管用的配套制度,同时在具体执行和落实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各项制度更加务实管用。要建立领导承诺制度,对于在换届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事项、达到的标准、具体的落实措施等都要做出明确的承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领导言行,达到警醒督促的目的,从而为换届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提供保障。同时我们要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内容,切实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严肃性,不给投机钻营者可乘之机,不让铤而走险者侥幸得逞,不让触犯法纪者逃脱惩处,以回应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让党放心、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遵守《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用工作守则》,把牢政治、作风、能力、廉政四关,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三是要完善网络,强化协同监督。没有多部门的配合,就没有监督合力,监督质量就要打折扣。在换届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网络,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贯通、互为补充的监督体系。要强化党内监督,组织部门、纪检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协同配合把好“入口关”,紧紧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把严肃纪律、强化监管落实到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要强化党外监督,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让社会各界最大限度地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在体现公开公正原则的同时,提高换届工作的公信力;要强化班子内部监督,完善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避免“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权力一把抓”的现象发生。要注重发挥各相关部门协同作战的巨大作用,通过加强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形成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干部监督工作格局。

  四是要落实“四权”,强化群众监督。群众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公开性,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确保换届选举顺利进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因此要充分激发群众的监督热情和力量,创造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引导群众加强对换届纪律的遵守、换届程序的执行、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保证选拔任用干部的准确性。要把“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的纪律要求向广大干部群众公布,使干部遵守纪律要求,明确换届操守;使广大群众知情有内容、参与有意识、选择有依据、监督有准绳。要建立民主透明的选人用人新格局,落实群众在用人上的“四权”,让群众监督党组织选人用人全过程。通过推行党务、政务公开、述职述廉、开通专线电话等方式,畅通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的渠道,健全群众举报的渠道和信息网络,及时查办处理群众的举报。建立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民意调查的杠杆作用,全面了解群众对选人用人的认可程度,找出差距,改进工作,使党和人民更满意。

编辑:田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