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大爱

来源:佳木斯日报 作者: 

记汤原县建设社区居民姜永莲

  李文全本报记者潘蕾她心存“礼仪、孝悌”的信念,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患脑瘫的侄子,舍弃了自己的幸福至今未婚,她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心、什么是奉献。她就是汤原县中华小区居民姜永莲。

  姜永莲今年51岁,一家三口居住在建设社区中华小区的廉租楼里,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贫困和不幸没有压倒这个家庭,姜永莲用她单薄的身躯和爱心撑起了家的“大梁”,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爱心让她的生命更精彩,她被评为汤原县最美女性,并被市红十字会授予爱心志愿者。

  1966年,姜永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她有一个哥哥,四个弟弟,家里的生活很困难。没办法,她的父亲选择了杀猪的行业,家中9口人的生活所需,几乎全部由她父亲一人承担,压力很大。那时,姜永莲一边上学,一边帮助父母照顾年幼的四个弟弟。在姜永莲正要谈婚论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身体又不好,所以她只能先顾家中的生活。

  她的四个弟弟虽然后来都成家了,但是条件都不好。二弟弟的儿子姜国山,在出生4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发现孩子不对劲,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小手总是握拳不能张开,反应有些迟钝,最后去医院一检查,原来孩子是先天性的脑瘫。这对一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姜国山的母亲,在小国山还没满周岁的时候,就放弃了家庭、放弃了孩子,离家出走了。姜国山的爸爸抱着国山嚎啕大哭,之后也选择离开家外出打工,很少与小国山联系,从未关心过小国山的病情及生活。

  姜永莲看着患病的小国山,心里一阵酸楚,她一点也没有考虑自己的得失,就毅然将孩子接回家中,一照顾就是28年。28年来,姜永莲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似的,用母爱努力抚育姜国山,从未有过一丝怨言。28年来,她根本无暇考虑自己的事情,她深知这个家离不开她,她的侄子离不开她。现在,姜国山每天坐在轮椅上高兴的时候不哭不闹,一耍起来就没天没地的嚎叫,有时还爬到地上打滚。姜永莲拿他没办法,还常常挨姜国山打,姜永莲却从未对他发过脾气,就像哄小孩子一样耐心地哄着他。有时姜国山弄赃了衣服,姜永莲就及时给他换洗,让他每天都干干净净的。

  更让姜永莲难受的,是她的老母亲也常年疾病缠身。母亲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差加上她不注意保养,导致她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严重变形。现在老母亲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长年卧床。姜永莲每天给老母亲烧热水洗脸洗手,搀扶老母亲锻炼,端水喂药。每周给母亲洗澡、按摩、换衣、拆洗被褥。因老人年纪大又长期卧床,消化功能减退,姜永莲不管多累,都用心为老人做好每一餐。她总说:“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管你有多么忙碌,陪伴父母、孝敬父母永远是子女的责任。”

  姜永莲每天要一边照顾老母亲,还要一边照顾自己的侄子……她对婚姻不是没有过“渴望”,可是因为家庭的重担压在她身上,她抽不出身去想、去做。而今的她退下了年轻时的冲动与感伤,她看淡了一切,内心也多了一份淡然与释怀。

  虽然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体面的工作,但她却有一颗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赤诚之心。姜永莲加入了红十字会当上了志愿者,她说她没有钱但是可以出力,她有时间就参与社会爱心活动,去福利院、去贫困家庭、因病致困的家庭为他们送去社会的捐助。每次参加活动,她都是先把家安排好,或者把姜国山推着,放到一边告诉姜国山:“你听话,你在这等着。”姜国山像个小孩子一样坐在轮椅上看热闹。回到家里她就会对姜国山说:“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我们是不是比他们幸福多了。”

  姜永莲没有固定的收入,靠国家政府给发的低保补贴和救济生活,但她很会计划,把家里的生活料理的井井有条。她说:“我所做的事情并不伟大,可能每个人都会做,我感恩国家的救济和社会好心人的帮助,我要做好一个志愿者,把“爱”传递下去,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编辑:张桂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