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佳木斯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李寅乔强化医疗公益性保障、激发医院活力、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药品零差率、对口支援提升医疗水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释放的“红利”正让同江市群众享受到告别看病难、看病贵的历史。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改革,是不断提升卫生与健康事业群众满意度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同江市在加快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等制度建设方面大胆创新,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疗改革步伐,为群众改写看病难、看病贵打下坚实基础。
同江市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列入省级和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医改实施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了保底补偿、竞聘上岗、绩效工资、药品零差率、对口支援五项制度,在全省率先完成市乡村三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村卫生院(所)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制、两集”经验在全省推广。同江市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晋升为县级二甲医院,开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局面。
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打开新局面,不仅是一块块资质奖牌,更重要是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环境变了,技术水平也提高了。”老百姓的体验最直接说明改革成果。同江市通过实行政府保底补偿,强化医疗公益性保障,每年医改资金投入达到本级财政收入的15%。同江市投入1.53亿元,先后完成了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建设,新建和维修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乡镇卫生院及77个村级卫生室,投资1500余万元为医院配备医疗设备,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硬件建设、软实力同步加强。同江市对市公立医院实行全员竞聘制,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改革后,市人民医院治疗有效率达到98%,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5%。同时,同江市通过实行绩效工资,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改革以来,医院门诊就诊人数提高20.7%,病床使用率达到70%以上。重点向一线、高风险、付出大岗位倾斜的考核方案,使医护人员绩效工资增加了30%。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药品价格是道“关”。同江市实行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并规定基本药物全年使用金额必须达到全部药品销售金额45%以上,破除了“以药养医”机制。每年为患者减轻医药费用350余万元。“三制”“两集”办法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药品成本高、不及时的问题。计划制、调剂制、反馈制和集中时间、集中品规在探索中取得实效。乡镇卫生院月初拿出购药计划,及时反馈购药情况,允许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间相互调剂借用所需药品;乡镇卫生院每月集中统一选购相同品规药品,降低了企业配送成本,破解了药品配送不及时问题,真正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远程对口支援,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同江市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对口合作医疗,深入开展“医疗质量提高年”和“服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的医疗卫生环境整治行动,医疗质量意识和医德素养进一步提高。
医改为群众带来的“红利”正在显现,同江市人民医院门诊人数增加91%,门诊次均费用由237元下降到191元,药占比由44.7%下降到29.91%,全市公立医院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
短评以改革为动力优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当前深化医改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同江市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在坚定不移把医改向纵深推进上取得实战成效。
这是我市全面落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工作方针的一处亮点。
要推广同江改革模式,指导县域内行业、部门所属公立医院启动综合改革,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服务价格调整等政策,让更多的改革红利普惠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