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佳木斯日报 作者: 孙婧
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他牺牲自己十余万应得的工资待遇;为了给病故职工的孩子找工作,他磨破了嘴皮子;为了老百姓能吃上放心的食品,他坚持“三不进”原则。他,就是荣获第六届全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的市二十三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史庆明。
1964年,国家粮食部向市二十三粮店颁发锦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这12个金黄大字,成为粮店人恪守的准则。转眼53年过去了,市二十三粮店始终高擎着这面旗帜,穿越风雨,走过冬夏,熠熠生辉。在佳市老百姓的心中,二十三粮店也是信得过、靠得住的品牌标杆,它不仅仅只是一个粮店,更是老百姓温暖的港湾。
第五任擎旗人史庆明用他的付出和努力让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20多年来,这家粮店每天早晨都要举行向国旗宣誓仪式,让诚信立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铭刻在每一名员工的心中,并落实到每一天的实际工作之中。
1992年史庆明在全省粮食系统第一个推出为市区内所有用户提供免费服务的新举措,凡是打电话预约购货的,哪怕是一袋盐、一瓶醋,都准时送到顾客家中。电话购粮、留言购粮,都送货上门,不多收一分钱。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也不让群众一事为难。
史庆明严把进货关,坚持“三不进货”,即:非正式厂家的货不进,没有检验合格证的货不进,二道贩子手里的货不进。与此同时,他还严把销售关,外进的货售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停止出售,决不欺骗顾客。1996年,粮店从河南某处购进60吨特一级面粉,质量很好。第二次再购进60吨时,特一级的袋子里装的却是特二级面粉,史庆明坚决要退货。厂家提出降价,并暗示可给经理“回扣”被史庆明断然回绝。粮店经营的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的商品,全部明码标价。自己生产的食品,从选料、加工到销售,同样严把质量关。饺子生产由于没有检验设备,史庆明特请市质监部门定期检验。一位物价干部暗中查访,提着秤,站在粮店门口,拦住买粮顾客核准份量。他查访了9次,没有一份斤两不足的。后来。在一次市里的会议上,他讲了事情的经过,感慨地说:“二十三粮店严格的质价政策名不虚传,我信服了!”
曾在供应辖区的一位老顾客,后来家搬到5公里外,至今仍舍近求远来二十三粮店买粮油。他说:“去别处总是有些不放心,买一包盐也觉得还是二十三粮店的咸。”
“服务是个良心活儿,把顾客当成自家的亲人对待,顾客来了就是‘串门走亲戚’,亲戚上门没有不热情的道理。”史庆明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粮店的员工总比别人付出得多,他们心中有一个标尺:为人民服务的传统不能丢,诚实守信的精神不能忘。所以,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他们经常会处理一些“分外”的事情。
一次,一位老人迷路走进了二十三粮店。史庆明和员工轮番与老人聊天,试图通过聊天获知老人家庭住址。可无论用什么方式,老人始终都是两句话——“我儿子一会儿来接我”“我记不清家在哪里了”。经过几个小时的聊天,老人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史庆明通过派出所查找,最终帮助老人找到了家人。
为了给市民提供方便,二十三粮店几十年如一日,早6点开业,冬季早上寒冷或是赶上刮风的恶劣天气,二十三粮店就成了上班族的“避风港”,敞开门让市民到店内等车。
诚信是立企之本,发展之魂。诚信,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通行证。他们生产的“百顺”牌速冻食品,受到佳市老百姓的爱戴,如今,在省内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黑龙江省著名品牌。在不断拓宽的经营思路上,史庆明改变了原有粮店经营“老四样”品种的旧思路,把营业室重新进行了规划和改造,营业面积由原来的80平米扩大到400平米,增设了货架、柜台、粮店经营品种,增加了调味品、酱油醋、生活用品,共计五大类上百个品种。
在过去获得的170多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的基础上,企业又先后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粮油销售放心店”“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销售店”等荣誉称号,并在“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表彰大会上介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