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
如今,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接送孩子放学、上学,成为了家长们的首要任务。由此,造成了佳木斯一些热门学校在上、放学时段人潮、车流汇集,交通拥堵。而就在这时,人们总能看到交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指挥疏导交通,化解“堵塞”,领着找不到家长的孩子过马路,让通行顺畅起来。此举,有效地保护了上学、放学孩子们的出行安全。
中、小、幼儿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一直以来倍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佳木斯交警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市区第六小学、第二十小学等一些学校放学时交通流量增大、安全隐患突出的现实状况,2012年初,市交警支队在广泛征求几所小学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抽调35名女民警成立女警“护学岗”,护送小学生过马路,为小学生提供交通安全服务。
“伸出拇指、上下摆动、微笑示意、减速慢行。”每天,护学岗民警通过这种安全通行示意动作,指导着上下学的学生们安全通过马路。同时,她们对接送学生的家长以口头式的讲解宣传交通法律法规知识,及时纠正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对行人横穿马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非机动车逆向行驶、不走非机动车道、随意横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口头式教育纠正,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舆论氛围。她们的行为,让每一个交通参与者亲身感受到交警的细心呵护和人文关怀,有效降低了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
早上6点,郊区大队女警张岩就要出门“护学”,由于“护学”时间较早,孩子没人送,她必须提前把孩子叫醒和她一起走。每次看到睡梦中的女儿都有些不忍心,到了岗上,没人去送孩子进校门,她就让孩子自己去上学。到了晚上放学,别人家的孩子都被接走了,只有她家的孩子要在学校门口等着她下岗。好几次女儿问她:“妈妈,你送那么多小朋友上学,可为什么不管我呢?”每次她都以表扬鼓励孩子是最勇敢的方式搪塞过去。张岩有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李胜也是名交警,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一个星期回一次家,他们很少能坐到一起吃顿团圆饭。为了支持他们夫妻俩的工作,张岩的母亲不得不放弃退休后安逸的生活,帮助她们照看孩子,料理家务。
“护学”任务似乎很平常,但女民警们每天早上提前上班,中午推迟下班,午休时间也要坚守岗位。她们早出晚归,顶烈日、战酷暑、斗严寒,无怨无悔,她们用自己辛劳和汗水,筑起了一道靓丽的女警“护学”风景线。
近年,佳木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城市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这一新情况,再一次考验着交警的“护学”行动。为了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今年初,市交警支队领导班子经过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上、下学交通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后,决定为“护学岗”“输血”,在支队机关、车辆管理所等部门,抽调30名男民警充实到“护学岗”中,为“护学”行动注入了新的力量。
近日,记者在市第十五小学、第三小学、第一小学一校区等处看到,早上7点钟,“护学岗”的民警就准时出现在学校周边道路上,开展“护学”行动。负责在市第十五小学“护学”的民警石林丽说,我们必须在学校上、下学前20分钟到岗,这是支队的要求,也是每位“护学岗”民警必须遵守的铁的纪律。在第三小学“护学”的民警杨丽娟说,虽然在“护学岗”执勤比较辛苦,但看到学生们安安全全上下学,就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了。
在学校路口上下学高峰时间,有些家长为了接送孩子方便,常常将车停在校门口外,阻碍其他车辆通行,很多家长对交警的工作不理解,甚至恶语相加。女警常虹是刚入职没几年的新警,在一次早高峰值勤时,突然一辆轿车直接闯到校门口,常虹连忙上前制止,谁知轿车司机完全不理会,下车辱骂她,常虹面对这名学生家长并没有生气,而是客客气气地对这名家长进行了教育。渐渐地,民警们“护学”行动感动了市民,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到获得了市民的认可。学生们会为女警送去早餐,家长为女警送来矿泉水。常虹说:“有的时候受了委屈,但想想学生和家长的这些举动,又会觉得特别温暖。”
前不久,民警毛友锐正在“护学岗”执勤,不经意间,他看到一位接孩子的老大爷摔倒在马路上,而正通过路口的一辆小车一时难以控制,直接冲向老大爷。毛友锐眼疾手快,上前一把将老人扶起,小车与老人擦身而过。毛友锐的举动,化解了一次交通事故。每天毛友锐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或者站在道路中间用急促的哨音劝阻行人不能不经斑马线而横穿马路,或者提醒车辆停下,护送学生安全通过道路。有一次,路口的一个井盖损坏了,他害怕有人不小心摔倒发生意外,就准备在附近找个大石头把井盖挡住。就在这时一位老太太没注意,差点掉下去,他连忙冲了过去,拉住了老太太。随后,他和民警一起拿石头把井盖挡住了。
在市第二十小学二校区,每到上、下学时段,光复路西段就会人车如潮。“护学岗”的民警们,每天以一当十忙得不可开交,真是冷时一身霜、热时一身汗。对于民警们的辛苦,第二十小学的师生们历历在目。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骄阳,每天上放学的路上,人们都会看到郊区大队教导员徐加武的身影。每天他都会提前到各岗检查民警到岗到位情况,再赶赴人流车流量最大的二十小万达校区“护学岗”执勤。为了搞好“护学”行动,他到公路沿线学校认真检查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情况、标志标线设置情况;组织民警对辖区所有运送学生的车辆进行检查登记,叮嘱驾驶人一定要注意安全驾驶,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3月23日,刚刚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的郊区副大队长刘庆阳正要舒一口气时,突然一阵孩童的哭声引起了刘庆阳的注意,他循声寻去,发现一名约10岁的男童蹲在学校附近的路边,伤心地哭喊着。刘庆阳快速走到他身边,帮他擦眼泪。原来,这名小同学在放学时一直没等到家长,便伤心地哭了起来。刘庆阳不停地安慰小男孩,耐心地询问小男孩是否认得家人的体貌特征,平时是开什么车来接送。当问及到车辆时,小男孩止住了哭声,说是一辆面包车,刘庆阳随后找到了这辆面包车。然而,该车车门紧锁,驾驶员不见踪影。刘庆阳立即使用警务通,查询到该车的车主的联系电话,联系上了小男孩的父亲。小男孩的父亲说:“我把车子停好就去校园找儿子,结果两人走两岔了,非常感谢交警同志帮我照看孩子。”
“护学”女警张纪萍利用休息时间把交通安全知识编成儿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和心理特点,制作了交通安全宣传漫画,虽然投入很多精力,但她却无怨无悔,她开心地说:“能和孩子们互动,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交通安全知识,我很快乐!”
一个个镜头记录的只是民警们“护学”的点滴,“护学岗”已成为佳木斯交通管理工作中一项常态化工作。“护学岗”的民警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社会的正能量,他们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全力护送师生安全过马路,确保校园周边道路安全畅通。